晴雨窗(有時又稱雨擋、擋雨板)是許多車主常見的外部改裝配件之一。它的主要目的在於讓車主在下雨天也能稍微開啟車窗進行通風,而不至於讓雨水直接滴入車內;同時在晴天時,也能遮擋部分陽光,降低車廂內的溫度上升。不過,網路上或車主論壇中常有討論提到:「在安裝晴雨窗之後,高速行駛時出現更明顯的風切聲或噪音。到底安裝晴雨窗是不是會增加噪音?如果會,原因是什麼?能不能透過選擇或安裝方式加以改善?」以下內容將為您作更深入的解析。
二、晴雨窗的功能
-
擋雨與防止進水
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下雨時能稍微打開車窗,讓車內保持通風。許多車主在雨天容易遇到車內濕氣上升、玻璃起霧等問題,如果車窗關得太密不利於排除潮濕空氣,但直接開窗又怕雨水灑進車內。晴雨窗能在車窗上緣形成一道遮擋,將直落雨水擋在外側。 -
減少陽光直射
在烈日下停車或行駛時,有些晴雨窗會使用吸收或折射紫外線的材料,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遮陽或隔熱的效果,讓車廂內溫度不致於快速飆升。
三、安裝晴雨窗對噪音的影響
-
為何可能增加噪音?
- 車身空氣動力學的改變
車廠在設計車體外形時,會盡量優化車側的氣流分佈,使氣流沿著車窗邊緣或車門把手區域順暢流動。安裝晴雨窗後,車窗上緣多出一道突出物,原本順暢的氣流可能被打亂,形成渦流或紊流,導致高頻風切聲。 - 縫隙產生的咻咻聲
若晴雨窗與車窗或車門框之間沒有緊密貼合,或安裝角度稍有偏差,就可能留下縫隙。當車輛行駛到一定速度時,氣流穿過這些縫隙產生「嘯叫」,類似人在吹哨或在瓶口吹氣的原理,促成刺耳的高頻噪音。 - 材質剛性不足,產生振動
某些廉價晴雨窗的材質較薄,或安裝面積過大,當高速風壓撞擊窗板時,容易產生抖動或拍打聲。這種低頻振動噪音在車內也十分明顯,尤其開高速公路時更容易感受到。
- 車身空氣動力學的改變
-
是否一定會增加噪音?
其實並非所有晴雨窗都會顯著增加噪音,這端看以下幾個因素:- 產品設計與品牌:若是原廠或專車專用副廠,設計時便會考慮車體的流線與安裝貼合度;安裝得當,噪音影響通常可以降到很低。
- 車型特性:某些車型車身較高,對高速氣流敏感度較低;也有些轎車造型流線度較高,反而更容易因新增「晴雨窗凸起」而出現風切聲。
- 安裝手法:若黏貼區域清潔徹底、雙面膠品質佳、貼合度高,或者卡扣式安裝到位,縫隙自然小,噪音增加也會相對有限。
四、可能的噪音類型與成因解析
- 高速風切聲
當車速達到 80~100 km/h 以上時,空氣壓力會迅速增加,若晴雨窗的外形沒有經過空力優化,就會在車窗邊緣形成漩渦,使車內聽到「呼呼」的高速風噪。 - 共鳴或哨音
如果晴雨窗與車窗之間留有狹小縫隙,氣流進入後在縫隙內振盪,產生尖銳的哨音或類似吹瓶口的共鳴。 - 拍打或抖動聲
材質強度不足或固定不牢固,會讓晴雨窗在行車過程中隨風上下拍動,聽起來像是「啪啪」的節奏聲。在車內尤其容易放大這種低頻振動。
五、如何減少噪音的實務建議
-
選擇合適產品
- 原廠或高階副廠:這類晴雨窗通常有更完整的空力設計,並經過實車測試,能降低因突起物產生的氣流紊亂。
- 注重材質與厚度:高剛性的壓克力(Acrylic)或聚碳酸酯(PC)比薄而軟的塑料更能抵抗高速風壓,減少拍動聲。
-
安裝前的檢查與施工
- 確保車窗邊緣乾淨無汙:黏著前一定要清潔並擦乾車窗與車門框表面,否則黏貼不牢導致縫隙。
- 比對曲線與對齊度:晴雨窗本身的曲面應該貼合車門上緣,若形狀不吻合或安裝時位置偏移,氣流很可能從縫隙裡鑽進去。
- 使用品質良好的雙面膠或卡扣:若雙面膠黏性不夠強,晴雨窗在高速時會鬆動;卡扣若沒固定牢靠,也會在行駛中產生晃動。
-
車速與開窗習慣
- 高速盡量避免大幅開窗:許多車主安裝晴雨窗後,喜歡在高速時開小窗透氣。但如果開窗角度過大,車內外產生顯著的氣壓差,噪音自然更明顯。
- 嘗試不同開窗幅度:有時只需將窗戶降下 1~2 公分,就能達到通風效果,同時減少氣流不規則振盪。
-
定期檢查
- 檢查黏貼處是否鬆脫:長期日曬或洗車時的水壓,都可能使雙面膠老化、翹起。若發現鬆脫,要及時重黏或更換。
六、結論
整體而言,安裝晴雨窗「有可能」會增加噪音,但並非絕對。噪音的多寡與以下因素息息相關:晴雨窗的設計與材質品質、車型本身的空氣動力結構、安裝時的貼合度,以及車主行駛速度與開窗習慣。如果您選擇的晴雨窗品質優良,且施工細節到位,通常只會帶來微乎其微的噪音差異,而可以兼顧通風、防雨、遮陽的便利。
若對噪音特別敏感,建議在挑選晴雨窗前多做功課,並考慮原廠或口碑良好的副廠品牌;同時保持安裝精準度與黏貼牢固度,並在不同速域測試開窗幅度,以找到最舒適且安靜的使用方式。如此一來,便能在雨天正常通風、不讓雨水滴入車內,也不會因為晴雨窗而飽受額外噪音干擾。